//

2024年4月27日 星期六

祈禱,信仰的藝術,內維爾.戈達德 (Prayer, The Art Of Believing, Neville Goddard )

祈禱,信仰的藝術,內維爾.戈達德 (Prayer, The Art Of Believing, Neville Goddard )


第1章  可逆性法則  LAW OF REVERSIBILITY

「為我的靈魂祈禱,祈禱所帶來的事情比這個世界夢想的還要多」(丁尼生)。

祈禱是一門藝術,需要練習。第一個要求是有控制的想像。遊行和徒勞的重複與祈禱無關。運用它需要內心的平靜和平和,“不要徒勞地重複”,因為祈禱是秘密進行的,“你的父在秘密中察看,必公開地獎賞你。”

祈禱中常用的儀式只是迷信,是為了賦予祈禱一種莊嚴的氣氛而發明的。那些真正實踐祈禱藝術的人往往不了解控制祈禱藝術的法律。

他們將所取得的成果歸因於儀式,並誤認為文字是精神。

禱告的本質是信心;但信仰必須充滿理解力,才能具有它單獨存在時所不具備的正面特質。

“因此,要獲得智慧;並通過你所有的獲得來獲得理解。”

本書試圖透過指出祈禱得到回應的條件以及沒有這些條件就無法得到回應,從而將未知還原為已知。

它定義了法律中管轄祈禱的條件,這些條件只是我們觀察的概括

可逆性的普遍法則是其主張的基礎。

在人們夢想逆變換的可能性之前,由語音引起的機械運動早已為人所知,即透過機械運動再現語音(留聲機)。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電力都是透過摩擦產生的,但從未想過摩擦也可以透過電力產生。

不管人是否成功地逆轉力的轉變,他都知道,所有的力的轉變都是可逆的。如果熱能產生機械運動,那麼機械運動也能產生熱。如果電產生磁力,磁力也能產生電流。如果聲音可以造成波動電流,那麼這種電流也可以再現聲音,等等。因與果、能量與物質、作用與反作用是相同的、可以相互轉換的。

這個定律是最重要的,因為一旦正變換得到驗證,它就可以讓你預見逆變換。

如果你知道如果你實現了你的目標,你會有什麼感覺,那麼,反過來,你就會知道,如果你在自己身上喚醒了這種感覺,你會實現什麼樣的狀態。

祈禱時要相信自己已經擁有了所祈求的東西,這條禁令是基於對逆變換定律的了解。

如果你的自覺祈禱在你身上產生了一種明確的感覺或意識狀態,那麼,相反,那種特定的感覺或意識狀態也一定會產生你的自覺祈禱。

因為所有力的轉變都是可逆的,所以你應該始終假設你的願望得到滿足的感覺。

你應該在你內心喚醒你的感覺,即你是並且擁有你迄今為止渴望成為和​​擁有的東西。這很容易做到,只要想像一下,如果你的目標已經實現,你會感到多麼快樂,這樣你的生活、行動和存在就會有你的願望實現的感覺。

如果願望被滿足的感覺被假定並持續下去,那麼它必須將創造它的狀態具體化。

這條定律解釋了為什麼“信是所望之事的實底,是未見之事的確據”,以及為什麼“他稱未見之事為已見之事,未見之事成為可見之事”。假設你的願望得到滿足的感覺,並繼續感覺它已經實現,直到你的感覺具體化為止。

如果物理事實可以產生心理狀態,那麼心理狀態也可以產生物理事實。如果果(a)可以由因(b)產生,那麼反之,果(b)可以由因(a)產生。因此我告訴你們,「無論你們祈求什麼,只要信是得著的,就必得著」(可 11:24,ERV)。

第二章  意識的雙重本質  DUAL NATURE OF CONSCIOUSNESS


對人類意識的雙重本質的清晰概念必須是所有真正祈禱的基礎。意識包括潛意識和意識部分。意識的無限大部分位於客觀意識的範圍之下。潛意識是意識中最重要的部分。這是自願行動的原因。潛意識就是一個人的本質。意識是一個人所知道的。 “我和我的父親原為一,但我的父親比我更大。”意識和潛意識是一體的,但潛意識大於意識。

「我靠自己什麼也做不了,只有我裡面的父在做這件事。」我,客觀的意識,對自己無能為力;父親,潛意識,他做這份工作。潛意識是一切已知的東西,一切都是可能的,一切都從潛意識中去,一切都從潛意識中來,它屬於所有人,所有人都可以進入潛意識。

我們意識到的東西是由我們沒有意識到的東西所構成的。我們的潛意識假設不僅影響我們的行為,也塑造我們客觀存在的模式。只有他們才有權力說:“讓我們按照我們的形象、按照我們的樣式來創造人類——客觀的表現。”

整個創造物都沉睡在人類的內心深處,並被人類潛意識的假設喚醒,並認識到客觀存在。在我們稱之為睡眠的空白中,有一種不眠的警覺意識,當身體睡覺時,這個不眠的存在從永恆的寶庫中釋放出人類的潛意識假設。

禱告是打開無限寶庫的鑰匙。 「萬軍之耶和華說,現在請向我證明,我是否不會打開天上的窗戶,向你們傾倒祝福,以致沒有足夠的空間來接受它。”祈禱修改或完全改變我們潛意識的假設,而假設的改變就是表達的改變。

有意識的頭腦根據觀察、經驗和教育進行歸納推理。因此,它很難相信五種感官和歸納理性所否定的事。

潛意識進行演繹推理,從不關心前提的真假,而是在假設前提正確的情況下進行推理,並將與前提一致的結果客觀化。

所有掌握祈禱藝術的人都必須清楚地看到這種差異。除非理解了意識的雙重本質的規律並認識到潛意識的重要性,否則無法真正掌握祈禱的科學。

祈禱——相信感官否認的藝術——幾乎完全涉及潛意識。

透過祈禱,潛意識被建議接受所實現的願望,並透過演繹推理,邏輯地展開它以達到其合法的目的。 “在你裡面的神比在世界上的神要偉大得多。”

主觀心智是賦予世界活力的擴散意識;這是賦予生命的精神。所有物質都有一個靈魂-主觀心靈。這一不間斷的主觀思想貫穿所有的創造。融入信念的想法和感覺會對其進行修改,賦予它使命,並忠實地執行該使命。

有意識的頭腦起源於前提。主觀思考將它們展開到邏輯目的。如果主觀思考的主動推理能力不那麼受到限制,客觀的人就不可能對他在世上的行為負責。人透過感覺將思想傳遞到潛意識。潛意識透過心靈感應將思想從一個頭腦傳遞到另一個頭腦。你對他人未表達的信念會在他們意識不知情或同意的情況下傳遞給他們,如果他們下意識地接受,就會影響他們的行為。

他們下意識地拒絕的唯一想法是你對他們的想法,他們不希望對任何人都是如此。無論他們對他人有什麼願望,他們都可以相信,並且根據支配主觀推理的信仰法則,他們被迫主​​觀接受,因此相應地客觀地表達。

主觀心智完全被暗示所控制。

當客觀思考部分主觀時,即當客觀感覺減弱或擱置時,想法最好被提出。這種部分主觀的狀態可以最好地描述為受控的遐想,其中思想是被動的,但能夠全神貫注地發揮作用。這是一種注意力的集中。當你禱告的時候,你的心裡一定不能有衝突。從現在的樣子轉向應該的樣子。假設慾望得到滿足的心情,根據可逆性的普遍法則,你就會實現你的慾望。

第三章


想像力與信念  IMAGINATION AND FAITH

除非操作者的意識和潛意識之間存在和諧,否則祈禱不會成功。這是透過想像力和信念來完成的。

借助想像力的力量,所有的人,當然是富有想像力的人,都永遠施展著魔法,而所有人,尤其是缺乏想像力的人,都不斷地屈服於他們的力量之下。我們能否確定,不是我們的母親在補襪子時引起了我們思想的微妙變化?如果我能無意識地對人施展魔法,那麼就沒有理由懷疑我能夠有意地施展更強的魔法。

凡是看得見、摸得著、能解釋、能爭論的一切,對於富有想像力的人來說,只不過是一種手段,因為他透過受控的想像力,在他自己的深處發揮作用,在那裡,每一個想法都存在於其自身中,而不是存在於他自己的內心深處。在他身上,不需要理性的約束。

因為他唯一能服從的克制就是神祕的本能,這種本能教會他消除除了滿足慾望的情緒之外的所有情緒。

想像力和信念是創造客觀條件所需的唯一心靈能力。意識法則成功運作所需的信仰純粹是主觀信仰,只有在操作者的客觀心靈停止積極反對的情況下才能獲得。這取決於你感受和接受你的客觀感官所否認的事實的能力。主體的被動性和他有意識地同意你的建議都不是必要的,因為在沒有他的同意或不知情的情況下,他可以被賦予一個他必須客觀表達的主觀命令。透過心靈感應,我們可以與他人立即交流,這是意識的基本法則。

為了建立融洽關係,你需要在心裡呼喚對方。將你的注意力集中在他身上,並在心裡喊出他的名字,就像吸引任何人的注意力一樣。想像他回答了,並在心裡聽到他的聲音。在你內心以你希望他獲得的狀態代表他。然後想像他正在用普通談話的語氣告訴你你想聽的話。心裡回答他。告訴他你因為見證他的好運而感到高興。在精神上清楚地聽到你想聽到的現實並為聽到的消息感到興奮後,回到客觀意識。你的主觀談話必須喚醒它所肯定的。

“你所命定的事,它就為你成立。”傳達其使命的主觀話語並不是強烈的意志,而是清晰的思考和感受,國家的真理得到了肯定。當信念和意志發生衝突時,信念總是獲勝。

「萬軍之耶和華說,不是靠力量,也不是靠能力,而是靠我的靈。」

你吸引的不是你想要的,而是你想要的。你吸引你認為真實的東西。因此,要深入了解這些心理對話的精神,並給予它們與電話交談相同程度的真實性。

「如果你能相信,對於相信的人來說,凡事都能。

因此,我告訴你們,無論你們想要什麼,當你們禱告的時候,相信你們已經得著了,你們就必得著。接受目的意味著手段。最明智的反思也無法設計出比接受最終結果所願意的更有效的手段。在心裡與你的朋友交談,就好像你對他們的渴望已經實現了一樣。

想像力是一切形式成長的開始,而信仰則是它們形成的實質。透過想像,存在於意識深處潛伏或沉睡的東西被喚醒並被賦予形式。某些藥物、遺跡和地點的影響所帶來的治癒是想像和信仰的效果。治療的力量不在於他們本身的精神,而在於他們被接受的精神。 “文字是致命的,但精神是生命。”

主觀心智完全受暗示控制,所以,無論你信仰的對像是真是假,你都會得到相同的結果。

醫學理論或對聖物和聖地的祭司地位的要求並沒有什麼不合理。病人的主觀心理接受以這種狀態為條件的健康暗示,一旦這些條件得到滿足,就可以實現健康。 “照著你的信心,給你成就這事,因為在信的人凡事都能。”對一個國家充滿信心的期望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最有效手段。對治癒的充滿信心的期望所達到的效果是任何醫學治療都無法實現的。

失敗總是由於患者的對抗性自我暗示,源自於對藥物或遺物的功效的客觀懷疑,或源自於對理論真實性的懷疑。我們中的許多人,要么因為太少的情感,要么太多的理智,這兩者都是祈禱道路上的絆腳石,無法相信我們的感覺所否認的事情。強迫自己去相信將會導致更大的懷疑。為了避免此類反建議,患者應該客觀地不知道向他提出的建議。治癒或影響他人行為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所謂的「沉默或缺席治療」。當主體客觀地不知道給他的建議時,他就不可能建立對抗性信念。患者沒有必要客觀地知道正在為他做任何事。根據對主觀和客觀推理過程的了解,他最好不要客觀地了解正在為他做的事情。客觀思考越完全不了解建議,主觀思考就能更發揮功能。主體下意識地接受了這個建議,並認為他提出了這個建議,證明了斯賓諾莎的格言的正確性:我們不知道決定我們行為的原因。

潛意識是操作者用他的思想和感受來改變的通用導體。

可見狀態要不是你體內潛意識振動的振動效應,就是你體內對應振動的振動原因。一個有紀律的人絕不會允許它們成為原因,除非它們喚醒了他內心理想的意識狀態。

有了可逆定律的知識,自律的人就可以透過只想像和感受可愛和值得稱讚的事物來改變他的世界。他在自己內心喚醒的美好想法,一定會引起他人的共鳴。他知道世界的救世主不是一個人,而是能夠拯救世界的顯現。病人的救星是健康,飢餓的人的救星是食物,口渴的人的救星是水。他與救世主同行,假裝自己的願望實現了。

根據可逆性定律,所有力的轉變都是可逆的,被喚醒的能量或感覺將自身轉變為想像的狀態。
他從不等待四個月的收穫。如果四個月後的收穫會喚醒他內心的喜悅,那麼反過來,現在收穫的喜悅也會喚醒現在的收穫。

「現在是用美麗代替灰燼、用歡樂代替哀悼、用讚美代替沉重精神的時刻;使它們稱為公義樹,是耶和華所栽的,為叫他得榮耀。

第四章


受控遐想  CONTROLLED REVERIE

每個人都服從與普通催眠對象相同的心理法則。

他願意透過建議進行控制。在催眠中,客觀感官部分或完全懸置。然而,無論客觀感官被催眠的程度有多深,主觀官能都是警覺的,受試者能夠體認到周遭發生的一切。

主觀心智的活動和力量與客觀心智的睡眠成正比。當直接向客觀意識提出時顯得無能為力的建議,在受試者處於催眠狀態時卻非常有效。

催眠狀態只是客觀地處於無意識狀態。

在催眠術中,意識被置於睡眠狀態,潛意識的力量被暴露出來,可以透過暗示直接觸及。由此不難看出,只要你接受心理暗示的真實性,任何不客觀地認識你的人都處於相對於你而言的深度催眠狀態。

因此,「不要咒罵國王,不要在你的思想中;不要咒罵寢宮裡的富人;因為天上的飛鳥必有聲音,有翅膀的必述說」(傳10:20)。

你真誠地相信另一個人身上真實的東西,你就會在他內心覺醒。

沒有人需要以平常的方式著迷才能得到幫助。如果物件有意識地不知道該建議,並且如果該建議是有說服力地提出並被操作者自信地接受為真實的,那麼您就擁有了成功祈禱的理想環境。

在心裡向自己描繪這個對象,就好像他已經做了你希望他做的事情。在心裡與他交談並祝賀他做了你想讓他做的事。在精神上看到他處於你希望他獲得的狀態。在其行動範圍內,主觀說出的每一句話都會喚醒客觀,它所肯定的東西。當你能控制自己的遐想時,對象的懷疑並不構成障礙。

當你處於部分主觀狀態時,你的大膽斷言會喚醒你所斷言的東西。產生結果所需要的只是你的自信和對你心理斷言的真實性的徹底信念。想像這個主題並想像你聽到他的聲音。這與他的主觀思想建立了連結。

然後想像他正在告訴你你想聽的話。如果你想向他發送健康和財富的話語,那麼想像他正在告訴你“我從未感覺如此好,我從未擁有過更多”,並在心裡告訴他你見證他好運的喜悅。想像一下你看到並聽到了他的喜悅。

與他人主觀形象的心理對話必須以一種不會對你所聽到和所說的真實性表示絲毫懷疑的方式。

如果你有一點點不相信你所想像的你所聽到和看到的東西,那麼主體就不會遵守,因為你的主觀思維只會傳遞你固定的想法。只有固定的觀念才能喚醒它們所針對的人的振動關聯。

在受控的遐想中,必須極度謹慎地提出想法。如果你不在遐想中控制你的想像力,你的想像力就會控制你。

無論你滿懷信心地提出什麼建議,對於主觀思考來說都是法則;它有義務將你在精神上肯定的事物具體化。

主體不僅執行所確認的狀態,而且他這樣做就好像這個決定是自己做出的,或者這個想法或想法是由他發起的。

控制潛意識就是主宰一切。每個狀態都服從一個思想的控制。對潛意識的控制是透過對你的信念的控制來實現的,而信念又是可見狀態中的萬能因素。想像力和信念是創造的秘密。

第五章


思想傳遞法則  LAW OF THOUGHT TRANSMISSION

「他發出話語,治癒了他們,將他們從毀滅中拯救出來。”他傳遞了健康意識,並喚醒了它所針對的人的振動相關性。他在心理上向自己描繪了健康狀態下的對象,並想像他聽到對象證實了這一點。 「神的話沒有一句話是沒有能力的;因此,要牢牢記住你所聽到的健康話語的模式。

為了成功地祈禱,你必須有明確的目標。在提出要求之前,你必須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你必須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然後才能感覺到自己擁有它,而祈禱就是願望實現的感覺。

你在禱告中尋求什麼,或它在哪裡,或它與誰有關,並不重要。你無需做任何事,只需讓自己相信你希望看到的事情的真相。

當你從祈禱中走出來時,你就不再尋求,因為如果你祈禱正確的話,你已經在潛意識中假設了所尋求的狀態的現實,並且根據可逆性法則,你的潛意識必須將它所確認的事物客觀化。

你必須有一個導體來傳遞力。你可以使用一條電線、一股水流、一股氣流、一束光或任何媒介。光電電話或透過光傳輸聲音的原理將幫助您理解思想傳輸,或發送單字來治癒他人。口頭聲音和心理聲音之間有著強烈的相似性。

思考就是低聲說話,說話就是大聲思考。

光電電話的原理是這樣的:一束光線被鏡子反射並投射到遠處的接收器上。鏡子的背面是一個喉舌。透過對著麥克風說話,鏡子就會振動。振動鏡改變其上反射的光。修改後的光可以承載你的言語,不是作為言語,而是以其機械關聯的形式呈現。它到達遠處的電台並撞擊接收器內的圓盤;它使光碟根據其所經歷的修改而振動,並再現您的聲音。

“我是世界之光。”我存在,我存在的知識,是一道光,透過它,我腦中經過的事物變得可見。記憶,或者說我在精神上看到客觀存在的事物的能力,證明我的思想是一面鏡子,鏡子如此敏感,以至於它可以反映思想。作為一種視覺行為,對記憶中影像的感知與鏡子中影像的感知沒有任何不同。兩者都涉及相同的觀看原理。

你的意識是一束光,反射在你的心靈之鏡上,並投射到空間中,投射到你所想的人身上。透過在心裡對你腦中的主觀形象說話,你就會引起你腦中的鏡子振動。你振動的頭腦會改變反射在它上面的意識之光。改變後的意識之光到達它所指向的人,並撞擊在他的心靈之鏡上;它使他的思想根據它所經歷的改變而振動。因此,它在他身上再現了你在精神上所肯定的東西。

你的信念,你固定的心態,不斷改變你的意識,因為它反映在你心靈的鏡子上。你的意識被你的信仰所改變,在你的世界的條件下將自己客觀化。要改變你的世界,你必須先改變你對它的看法。想要改變一個人,就必須改變你對他的看法。你必須先相信他是你希望他成為的人,並在心裡像他一樣與他交談。所有的人都夠敏感,能夠複製你對他們的信念。因此,如果你的話語沒有在接收者身上得到明顯的再現,那麼原因就在於你,而不是主體。一旦你相信國家所確認的真理,結果就會隨之而來。每個人都可以被改變;每一個念頭都可以傳遞;每一個想法都可以明顯地體現出來。

主觀話語——潛意識假設——喚醒他們所肯定的東西。 “他們是活潑的、活躍的,不會徒然回到我身邊,而是會完成我所喜悅的事情,並在我派他們去做的事情上亨通。”他們被賦予了與其使命相關的智慧,並將堅持不懈,直到實現其存在的目標;他們堅持不懈,直到喚醒他們所針對的人體內的振動關聯,但一旦他們的創造目標完成,他們就不再存在了。主觀地、安靜地、自信地說出的話,總是會喚醒說話者內心的一種相應的狀態。但一旦其任務完成,它就不再存在,從而允許實現國家的人留在所確認的國家的意識中或返回到他以前的狀態。

無論你的注意力處於什麼狀態,都會影響你的生活。因此,專注於以前的狀態就是回到那個狀態。 「不記從前的事,也不思念舊事。」

沒有任何東西可以添加到人身上,因為整個創造物在他身上已經是完美的。 “天國就在你心裡。” “除非從天上賜予,否則人們無法接受任何東西。”天堂就是你的潛意識。甚至曬傷也不是由外部造成的。沒有的光線只會喚醒內部對應的光線。如果人體內沒有燃燒的光芒,宇宙中所有集中的光芒都無法燃燒他。如果健康的音調沒有包含在被確認者的意識中,那麼它們就不會被所發送的話語所震動。你並沒有真正給予他人──你只是復活了他內心沉睡的東西。 “少女沒有死,只是睡著了。”死亡只是一種沉睡和遺忘。老化和老化是青春和健康的睡眠,而不是死亡。對某種狀態的認識會震動或喚醒它。

距離,正如你的客觀感官所認知的那樣,對於主觀思考來說並不存在。 「我若展開清晨的翅膀,住在海極;即使在那裡,你的手也會引導我。時間和空間是思想的條件;想像力可以超越它們並在心理時空中移動。

雖然身體上相隔千里,但精神上卻可以身臨其境,彷彿身在此處。您的想像可以輕鬆地將冬天變成夏天,將紐約變成佛羅裡達,等等。無論你所追求的目標是遠或近,結果都是一樣的。
主觀上,你所渴望的目標從來都不是遙遠的;它的強烈的接近性使它遠離感官的觀察。它居於意識之中,意識比呼吸更近,比手腳更近。

意識是唯一的現實。所有現像都是由以不同速率振動的同一種物質形成的。出於意識,我作為人而來,又回到意識,作為人回歸。在意識中,所有狀態都是主觀存在的,並透過信念喚醒其客觀存在。唯一阻止我們給遠方的人留下成功的主觀印象,或將那裡轉變為這裡的,是我們將空間視為障礙的習慣。

千里之外的朋友透過你對他的固定觀念而根植於你的意識中。想像他,並在內心以你希望他成為的狀態向你代表他,相信這個主觀形象與它已經客觀化的一樣真實,在他身上喚醒了一種他必須客觀化的相應狀態。

結果將與隱藏的原因一樣明顯。主體將表達他內心的覺醒狀態,並且仍然不知道他行為的真正原因。你對自由意志的幻想只不過是對促使你行動的原因的無知。

祈禱是否成功取決於你的心態,而不是取決於對象的態度。主體沒有權力抵制你對他的受控主觀觀念,除非你所確認的他的真實狀態是他無法希望的另一個人的真實狀態。在這種情況下,它會回傳給發送者你,並在你身上實現它自己。如果這個想法是可以接受的,那麼成功完全取決於操作者,而不是對象,對象就像樞軸上的羅盤指針一樣,對你選擇給他們的方向漠不關心。如果你的固定想法沒有被它所針對的人主觀地接受,它就會反彈到它的發源地你身上。 「如果你們追隨善行,誰會傷害你們呢?我曾經年輕過,現在已經老了;我卻沒有看見義人被離棄,也沒有看見他的後裔乞討食物。 “正義之人不會遭遇邪惡。”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任何事情都是不屬於我們自己的本性的。

一個人向他人發出惡意的想法,如果他無法在潛意識中接受對方,他就會因為這種想法的反彈而受到傷害。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此外,你對別人所希望和相信的東西,你也能希望和相信,如果為你希望的人接受它是對你來說的,你就沒有權力拒絕它。

拒絕主觀字詞的唯一力量是無法希望另一個人有類似的狀態-給予的前提是接受的能力。

將一個想法烙印在另一個頭腦中的可能性預先假定該頭腦有能力接收該印象。愚人利用世界;智者改變它。知道生命宇宙中除了人類想像所創造的命運之外沒有其他命運,這是最高的智慧。在人的思想之外沒有任何影響力。

「凡是可愛的事物,凡是有好名聲的事物;若有什麼德行,若有什麼稱讚,思惟這些事。永遠不要將自己不希望發生的情況視為他人的真實情況。

要喚醒另一種狀態,它必須先在你內在被喚醒。你要傳送給另一個人的狀態只有在你相信的情況下才能傳送。因此,給予就是接受。你無法給予你沒有的東西,你只有你所相信的東西。因此,相信一種狀態對於另一種狀態來說是真實的,不僅會喚醒另一個人體內的這種狀態,而且還會使其在你體內活躍起來。你就是你所相信的。

「給予,你們就會收到,充分的尺度,按下並跑過去。”給予就是相信,因為你真正相信別人,你就會在他們內心覺醒。你的信念所傳遞的振動狀態會持續存在,直到它喚醒所相信的人體內相應的振動。

但在傳輸之前,它必須先在發射器內處於喚醒狀態。無論你的意識中清醒著什麼,你就是。

信念是否屬於自己或他人並不重要,因為信徒是由他的信念或潛意識假設的總和來定義的。

“一個人內心深處的想法”——在他自己的潛意識深處——“他就是這樣。”

不顧外表,主觀地確認你希望真實的事情是真實的。這會在你內心喚醒一種被肯定的狀態的基調,而這種基調又會在你和被肯定的人身上實現。給予,你們就會收到。信念總是會喚醒他們所確認的事物。世界是一面鏡子,每個人都能在其中看到自己的影子。客觀世界反映了主觀思想的信念。

有些人最容易給自己留下印象的是視覺圖像,其他人則透過心理聲音,還有一些人透過心理活動。一種可以讓你的全部注意力集中在一個選定方向的心理活動形式是值得培養的,直到你能夠同時為你的目標發揮作用。

如果您難以理解“視覺圖像”、“心理聲音”和“心理活動”等術語,這裡有一個插圖應該可以清楚地說明它們的含義:A 想像他看到一首音樂,但他對音樂一無所獲知註釋。他腦海中的印象純粹是視覺形象。 B 想像他看到同一首曲子,但他能讀懂樂譜,並能想像在鋼琴上彈奏時的聲音;那種想像是精神上的聲音。 C 也讀音樂並且是鋼琴家;當他閱讀時,他想像自己正在演奏這首曲子。想像的行動是心理的行動。

視覺圖像、心理聲音和心理活動都是你想像的創造,雖然它們看起來來自外部,但實際上它們來自你的內心。它們的移動就好像被另一個人移動一樣,但實際上是由你自己的精神從神奇的想像力寶庫中發射出來的。它們透過控制聲音或影像發送的相同振動定律投射到太空中。語音和圖像不是被投射為語音或圖像,而是被投射為振動相關物。主觀意識根據操作者的思想和感受的修改而振動。所創造的可見狀態是主觀振動的效果。感覺總是伴隨著相應的振動,即操作者表情或感覺的變化。

沒有任何思想或感覺是不表達的。無論你看起來多麼冷漠,如果你以任何程度的強度進行反思,總會有輕微的肌肉運動。眼睛雖然閉著,但仍會跟隨想像中物體的運動,瞳孔會根據這些物體的亮度或遠近而擴張或收縮;呼吸加快或減慢,取決於你的思考過程;肌肉會隨著你的心理活動而收縮。

這種振動的變化會持續存在,直到它喚醒主體中相應的振動,然後該振動以物理事實的形式表達出來。 “這個詞變成了肉身。”

正如您在無線電中看到的那樣,能量在“場”(空間變化的地方)中傳輸和接收。場和能量是一體的,密不可分。場域或主題成為所接收的字詞或能量的體現。思想者與思想、操作者與主體、能量與場合一。如果你仍然足以聽到你信仰的聲音,你就會知道「球體的音樂」意味著什麼。

你在祈禱中聽到的來自外部的心靈聲音其實是由你自己產生的。自我觀察會揭示這個事實。正如天體音樂被定義為只有諸神才能聽到的和聲,並且應該是由天體的運動產生的,因此,你主觀上為他人聽到的和聲也是由你獨自聽到的。情感在真正的王國或「你內在的天堂」中的運動。

第六章  佳音   GOOD TIDINGS



“報好消息、報平安、報佳音、報救恩的人的腳踪在山上是多麼美麗啊。”

為他人帶來好消息的一個非常有效的方法是在你的腦海中喚起你想要幫助的人的主觀形象,並讓他肯定你希望他做的事情。在心裡聽到他告訴你他已經做到了。這喚醒了他體內與所確認的狀態相關的振動,這種振動將持續存在,直到其使命完成。你想要做什麼,或者你選擇誰來做這件事並不重要。一旦你主觀地確認它已經完成,結果就會隨之而來。

只有當你不接受你的斷言的真實性,或主體自己或他人不希望所確認的狀態時,才會導致失敗。在後一種情況下,國家將在你(操作員)身上實現。

「自言自語」看似無害的習慣,卻是最有成效的祈禱形式。

與他人的主觀形象進行心理爭論是為爭論祈禱的最可靠的方法。

當你們客觀地見面時,你會要求對方冒犯你。

他被迫以令您不悅的方式行事,除非您在會議之前透過主觀確認更改來取消或修改您的命令。

不幸的是,人們忘記了他的主觀論據,忘記了他與他人的日常心理對話,因此無法解釋他生活中的衝突和不幸。

就像心理爭論會產生衝突一樣,快樂的心理對話也會產生相應的好消息的可見狀態。人透過自己的想像創造了自己。

如果你想要的狀態是你自己的,而你發現很難接受你的感官否認的事實,那就在你的腦海中喚起一個朋友的主觀形象,讓他在心裡確認你已經是你想要成為的人了。這在他沒有意識同意或不知情的情況下,在他心裡建立了一種潛意識假設,即你就是他在精神上所肯定的那個人,這種假設,因為它是無意識地假設的,將持續存在,直到它完成其使命。它的使命是喚醒你體內的振動相關物,當你體內的振動被喚醒時,它就會意識到自己是一個客觀事實。

為自己祈禱的另一個非常有效的方法是使用約伯的公式,當他為朋友祈禱時,他發現自己的囚禁被解除了。

將你的注意力集中在一個朋友身上,讓你朋友想像中的聲音告訴你,他是或擁有與你渴望成為或擁有的東西相當的東西。

當你在心裡聽到和看到他時,感受到他好運的興奮並真誠地祝他一切順利。這在他體內喚醒了所確認狀態的相應振動,然後該振動必須將其自身客觀化為物理事實。

你會發現這句話的真實性:“仁慈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蒙憐憫。” “憐憫的品質會受到雙重祝福——它會祝福索取的人和給予的人。”

你主觀上認為他人的善,不僅會被他們表達出來,而且會被你全部實現。

轉變從來都不是徹底的。力A總是轉化為不只是力B。主體中的振動關聯並不是所傳達的情感的全部轉變。

傳給別人的恩賜,就像神聖的量器一樣,壓下去,搖在一起,流過去,以致五餅二魚餵飽了五千人,還剩下十二籃子。

第七章


最偉大的祈禱  THE GREATEST PRAYER

想像力是創造的開始。

你想像你想要什麼,然後你相信它是真的。

每個夢想都可以透過那些足夠自律並相信它的人來實現。

人是你選擇塑造的;一個人的性格取決於你看他的方式。你必須用不同的眼光去看待他,他才會客觀地改變。

“兩個人從監獄的鐵欄裡往外看,一個看到了泥土,另一個看到了星星。”幾個世紀前,以賽亞提出了這個問題; 「除了我的僕人,還有誰是瞎子呢?或者是我派來的使者呢?」 「誰像完美的人一樣盲目,像主的僕人一樣盲目?」

完美的人不是根據外表來判斷,而是根據正義來判斷。他按照自己的意願看待別人;他只聽他想聽的話。他只看到別人的優點。他身上沒有任何譴責,因為他用自己的所見所聞改變了世界。

「坐在寶座上的王用他的眼睛驅散邪惡。」對生物的同情——對人類限制的同意——並不在國王的意識中,因為他已經學會將它們的錯誤概念與它們的真實存在分開。

對他來說,貧窮只不過是財富的沉睡。他沒有看到毛毛蟲,而是畫了蝴蝶;不是冬天,而是夏天睡覺;不是貧窮的人,而是沉睡的耶穌。

用眼睛驅散邪惡的拿撒勒人耶穌,在每個人的想像中沉睡著,人們必須從自己的想像中喚醒他,主觀地肯定“我是耶穌”,然後,只有那時,他才會看到耶穌,因為人只能看到自己內心清醒的東西。神聖的子宮是人類的想像。

聖嬰是符合以賽亞完美定義的自我概念。留意聖奧古斯丁的話:“我愛你為時已晚,因為看哪,你在裡面,而我卻在外面尋找你。”你必須轉向你自己的意識來看待唯一的現實。在那裡,只有在那裡,你喚醒了沉睡的東西。 「儘管基督在伯利恆誕生了一千次,但如果他沒有在你裡面誕生,你的靈魂仍然是孤獨的。」

創作完成。你透過感受你所呼喚的狀態的現實來呼喚你的創造。

情緒會吸引它的親和力,但它不會創造它所吸引的東西。正如“我困了”的感覺稱為睡眠一樣,“我是耶穌基督”的感覺也稱為耶穌基督。人只看到他自己。降臨在人身上的任何事物都不是其本性。人們從人群中脫穎而出,背叛了他們與你的情緒產生的密切聯繫。你看似偶然遇見他們,卻發現他們是你情緒的知己。因為你的情緒不斷地外化,所以你可以從你的情緒中預言,無需搜索,你很快就會遇到某些人物並遇到某些情況。因此,透過生活在「我是基督」的感覺中,呼喚完美的存在,因為基督是唯一的自我概念,透過它可以看到永恆的真相。

我們的行為受到潛意識假設的影響,這種假設尊重我們自己以及我們所面對的人的社會和知識水平。

讓我們尋求並喚起最高的地位,而最崇高的地位就是脫去人類的道德,並為祂披上不受限制的不朽榮耀。

讓我們假設「我是基督」的感覺,我們的整個行為就會根據這個假設而微妙地、無意識地改變。

我們的潛意識假設不斷地外化,使他人可能有意識地以我們潛意識看待自己的方式看待我們,並透過他們的行為告訴我們我們在潛意識中對自己的假設。因此,讓我們假設「我是基督」的感覺,直到我們有意識的主張變成我們潛意識的假設,即「我們所有人都像在玻璃中一樣敞開臉觀看主的榮耀,都變成了同樣的形象,榮上加榮。讓上帝甦醒,消滅他的敵人。對人類來說,沒有比這更大的祈禱了。

原載英文網頁   http://www.prayertheartofbelieving.c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