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8月16日 星期一

內丹學南宗入室修煉理事舉要

 

內丹學南宗入室修煉理事舉要

內丹學南宗入室修煉理事舉要


胡孚琛著謝懷召批註


從學術上講,五代宋元以來,丹道有南北中東西之傳,各派丹法特色皆不相同。但從修煉上說,丹家一般將清淨孤修丹法概指北派,將陰陽雙修丹法概指南宗。我本是研究自然科學的學者,原來並不知道世間有所謂《道藏》。1981年因先師黃友謀教授的機緣,從一位老丹師那裡得到一些南宗內丹法訣,才知道有《周易參同契》一書,並進行了學術研究;1983年,我的《中國科學史上的<周易參同契>》一文在《文史哲》上發表,王明教授來信邀我報考他的博士研究生。到北京後,又師從王沐先生研習北派丹法。當時我自以為學有所成,遂在1988年間寫成一本關於內丹學的書稿,經王沐先生修改後,定名《內丹學通論》,想盡快出版。當時王沐先生偶爾被車撞傷骨折,他竟然認為這是我幫他整理稿子洩漏了“天機”所致,因之斷然我的《內丹學通論》書稿也不准出版。我不相信內丹法訣公開出來就“受天譴”,也不明白多年研習內丹學的王沐先生何以相信這種神秘的超因果關係。於是,我將《內丹學通論》書稿中的部份章節抽出定名為《道教史上的內丹學》,發表在1989年的《世界宗教研究》上,並為王沐先生整理出版了《內丹養生功法指要》一書。自那以後,我在北京確實磨難重重,雖然我仍不相信道教的玄規戒律,但是那本書稿一直壓著未出。直到近年,因招考留學生、博士生需要一本教材,我才於1999年1月在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了《道學通論》一書。該書分六篇:通論篇、道家篇、道教篇、方術篇、道教篇、道藏篇,共56萬4千字。其中《道教篇》即是王沐老師生前審讀過的那本《內丹學通論》書稿,它被壓了十年之後終於收入《道學通論》中問世了。


《道學通論·道教篇》書稿寫成後十年間,雖然不斷有所修改,其中某些章節也抽出在學術刊物上陸續發表過,但必竟是我以前的學習心得。內丹學的修煉,講究理事雙修。理為見地,即對丹法的悟解程度;事為修證,即真實修煉的功夫。內丹學本來是在知識階層中發展起來的學說,且一直受到學者們的喜愛。然而近些年我接觸到的有志於丹道的學術界人士,卻常常抱怨修習內丹功夫曠日持久不見效驗。【謝按:須知即使要精通一門凡俗之技術和學問,亦需十幾、數十年之努力,如成為畫家、物理學家等等,無一不如此。何況此等使自身生命超速進化之終極學問與實行。且丹道之修煉中,最忌“急躁、抱怨”,否則,不能養生,反而傷生。故道教惟大英雄大豪傑的上智之士方能完全成功。非彼等“常常抱怨”者所能為、所能悟、所能明!】與其坐談龍肉不如吃豬肉果腹。因此覺得去向社會上的氣功師習煉幾招小術更管用。這些學術界修習丹道的學者,大多自稱學的是北宗的龍門派功夫,特別是看《伍柳仙宗》入門者居多。北派功夫先從入靜煉性起修,把最難的一關放在前頭,往往十多年下去還是無法達到心如止水,鉛虎不生難降汞龍,如何凝成一塊紫金丹呢!當今社會競爭激烈,學術界的學者們也是“日與心鬥”,難得有靜心的條件,因之南宗丹法成了一條較實際的入門途徑。【謝按:修南宗丹法亦需靜心,能做到“靜心”並不等於就是性功。“靜心”乃是做好任何事情之先決條件,只不過丹道之要求須高而已】


丹法修證的事不成,關鍵在於理不明。理明方能事成,因之修習南宗丹法特別要弄清南宗和北宗入手功夫的最大區別是什麼。明白南宗修煉的事理,在完成《道學通論·道教篇》的書稿後,近些年來筆者又在丹功修煉的事理上有些新的心得,今公開出來就教於諸位同道。


其一是,“由無生有,重在有物”。


《道德經》講:“道之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像;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這幾句話實為丹法要訣,特別是學南宗內丹者更應特別重視。


丹法也是個有無相生的過程,入室下手修煉,什麼功夫也沒有,這是“無”;丹法入手;關鍵在於”無中求物”。修道至“有像”、“有物”、“有精”,直至“有信”,才能煉出先天元氣,或稱真一之氣【謝按:在丹經上,元氣與真一之氣是有所不同的。此不可不知。】,寫作“炁”,命功才能有成。如果修了幾年根本見不到“象”,見不到“物”,等於什麼效驗也沒有。還是個”無“,這是在事上未入門。事上末入門,由於理上不明白“由無生有,重在有物”的法訣。南宗丹法,人手功夫就是從《道德經》這幾句話上起修,追求這個“有像”、“有物“、“有精”、“有信”的效驗。


北派丹法從《道德經》“為學日益,為道日損,”這句話上起修,一天天學習丹經理論;增加見地,一日日排除雜念,“九層煉心”,求一個純淨無染的活潑潑元神。其實南宗丹法修煉元氣的功夫也符合“為學日益,為道日損”的法訣,從“為學”入手,或站樁、或打坐,先產生“酸、麻、脹、痛”等越來越多的生理反應,一天天修得這些生理反應逐漸消失,直到沒有辦法再“損”了,才能萌生真氣【謝按:以上實是極對之言!實抵閱續丹經數百卷。不但要“損”去後天之形象反應,亦要“損”去那些“急躁、常抱怨”等後天之負面情緒,否則只是一團躁氣,何來真一之氣?】。接著先是“有像”,再是“有物”,進而是“有精“,真氣聚在丹田,由後天轉入先天,按先天的運動規律將人體的內部機制發動起來,就是“有信”了。


南宗入手修煉,關鍵是丹家自己確知已經修出了個“什麼東西”來。真正有了這個“物',才能步入丹道正途。這個“物”對丹家自己來說,是看得見、摸得著,能感覺到其體積和重量【謝按:剛步入丹道正途之起先,確有此種覺受,但最好是順之自然純化、中和至無形無象之地步,方合丹道之目的,丹經稱此為“以有投無”,此亦可再叫“再再損之”,到此方為“真無、真虛無”,前之“光”非“真無”也。在此“真虛無”之基礎上進而又進,才能生出“真一之氣”,所謂“用之不可見,見之不可用”。丹道全程亦不是“以有歸無,而從無產有,再以有投無”之反復運化而已。直至將我之所有分類分段之生死返還成一身之神氣起伏,其極至偉功,最後退成一粒玄珠。丹經所謂“三界歸一身,……“尋及其根源,一粒如栗大”。】,確實存在的東西。丹家以鉛汞喻之,這是很形象的。當然南宗功夫並非僅在腔子裡摸索。話說到這個份兒上,修丹之士是不難心領神會的。


其二是“先命後性,重在命功”。


局外人大多認為男女雙修與清淨孤修是南宗與北宗丹法的最大區別,因南宗丹法必須用鼎,故將南宗稱為“丹鼎派”。其實南宗丹法“先命後性,重在命功”,北派丹法“先性後命,重在性功”,這才是南北丹法的根本區別。


或許有人要問:鐘呂派丹法既然都主張性命雙修,“先命後性”和“先性後命”怎麼會有如此大區別呢?【謝按:作者並沒有對此問題進行回答,我在此略作分晰。所謂“先命後性”與“先性後命”乃是依據實際情況而定,南宗自張紫陽至陳泥丸,皆是到老年和心性純厚方才修丹,又由於環境地方之原因;故必先命後性。而北宗之七真皆為青年學道,王重陽亦是中年修丹,而當時又處在戰亂之北方,整個北方之“真空場”充滿暴氣與雜氣,故必先性後命。觀南宗五祖白玉蟾所著丹書,白玉蟾實為先性後命,因白乃青年學道也,需知神足氣壯之青壯年其命乃自然而成,如先命後性,則為頭上安頭。又上古之人,心性純樸、志氣純一,性功乃是天然總成、不修自有,則修煉必從命功開始,完“真命”,則其“真性”自完,性命實不能分,直至後世,文明進化,環境變化,人心變化,故將性命分開,則有了所謂“性命雙修”。也必須性命雙修!】因之學術界一些愛好內丹學的朋友照書而煉,不重視這個區別,將性功和命功交叉摻雜齊頭並進,自以為是“性命雙修”【謝按:不從一門深入,三心二意,今天這一下,明天那一下。對丹道或信或疑,此謂志氣不一。】煉來煉去總沒個結果,得不到丹法體驗,花上半生時間終不過是口頭的功夫。如此看來,命功與性功的先後次序混淆不得。“先命後性”和“先性後命”在修煉實踐中會出現不同的體驗。甚至得到截然相反的結果。


性是神,丹家以元神作藥物,性功修煉是一項凝煉常意識(識神),淨化潛意識(真意),開發元意識(元神)的系統工程,【謝按:作者此處將常意識、潛意識、元意識等西方心理學之意識論概念引入丹道中,是便於學術上的研究與傳播,讀者勿要以詞害意,呂祖有云:“性命關頭忘意識,意識忘後見本真”。】其入手功夫是入靜煉心,排除雜念。然而真正入靜,停止理性思維又談何容易?結果有人天天入靜,天天入不了靜,性功沒有進展,幾十年光陰白白耗費掉了【謝按:果真在幾十年裡能做到“天天入靜”,十年如一日,純一精誠,決不可能“天天入不了靜”,不說幾十年,只要做到一年如一日;亦必有大效驗,關鍵是不能做到“天天去入靜”也,三心二意,時常間斷;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這樣即使“入”一百年靜、一千年,亦入不了靜。其實,今人修煉之所以無多少效驗,關鍵是功夫下得不夠也!】,坐談龍肉終於飢餓而死。


命是氣,丹家以元氣作藥物(炁)。命功是煉精化炁或者說精氣合一的功夫。命功的要訣只有一句:凝神入炁穴,炁穴就是下丹田【謝按:連接下句子意,此處之炁字似可改為氣字,此氣雖非口鼻呼吸之氣,但亦不等於炁。】,也叫正丹田,以自己的意念反觀內視下丹田就是凝神入炁穴【謝按;此處之炁似可改為氣。而此處之“意念反觀內視”可改為“真意反照內觀”較好,起先雖離不開識神意念之引發,但凝神入氣穴絕非識神意守丹田,否則,只是一團躁氣,青中年人執此修煉,必屢修屢瀉泄。凝神入氣穴從心息相依入手,則流弊較少。至於凝神入炁穴,則已入先天層次,更非識神所能擬議。】。


王沐《內丹養生功法指要》中收入一篇《道教丹功四秘竅的體和用》,稱丹田為秘竅,這是別有深意的。丹田一竅連氣功師都公開討論,何以在丹功中卻稱為秘竅?這是因為至今人們對這個地方還缺乏真實的認識,丹田的奧秘還遠遠沒有真正揭示出來。


人們知道,太陽系最初是由以太陽為中心高速旋轉的原始星雲逐步演化而成的,道家是一種返本複初的學說,內丹學是在人體中對道家宇宙生成論的模擬和反演,因之內丹修煉也要返還到宇宙生成之初的原始星雲形象。人生之初以臍帶和母體相聯,下丹田位置亦在臍內。南宗命功修成時,【謝按:“修成”二字應改成“有所成”較好。】全身的氣【謝按:應為炁】都會以肚臍丹田為中心形成那種旋轉的原始星雲,【謝按:此為由後天進入先天的過渡階段。】這是可以感覺到的【謝按:讀以上之言,那些執於身外虛空、認為此色身一無用處者可省矣!】。


在內丹學中稱作真鉛,神在丹功中喻為靈汞,汞性活潑而易飛走,只有鉛能伏汞使之凝而為丹。命功成就,性功可以事半功倍。鉛生汞自伏,動性自住,這是南宗功法的訣竅。《悟真篇》雲:“西山白虎正猖狂,東海青龍不可擋。兩手捉來令死鬥,化成一塊紫金霜。”這首詩形像地描述了這一丹法程序。


其三是“由後天轉入先天,借假修真”。


丹家之藥物,為精、氣、神,但指先天的精、氣、神。張伯端《金丹四百字序》雲:“煉精者,煉元精,非淫佚所感之精。煉氣者,煉元氣,口鼻呼吸之氣。煉神者,煉元神,非心意念慮之神。”又說:“恍惚之中見真鉛,杳冥之內有真汞。”彭好古注云:“人之初生,天一生坎水為腎,腎水沉重象鉛。腎生氣,氣中一點真一之精,是為真鉛。地二生離火為心,心火飛揚象汞。心生液,液中一點正陽之氣,是為真汞。”【謝按:彭好古此註非通論也;氣非是腎生也,氣乃是來自虛無,而通過腎此一路徑、此一工具出來,被腎調校、變形,由而化成氣,此氣即上文所言之“旋轉的原始星雲”,丹書又稱鉛,再將此鉛煉化、中和。則鉛中又生出一點真一之精,是為真鉛。丹書云:“鉛中產銀,陽產於鉛心。”即指此。“心生液”云云,其理同上。但又必須明白,鉛汞實一物,在此“處”叫汞,在彼“處”則又稱鉛。在此“時”叫汞,則在“彼”時有稱鉛矣。“時”乃活時,“處”乃活處。彭注偏執於心腎二氣身內陰陽,使人易執於色身及形象。】“真鉛即身中之炁,真汞即心中之神。”南宗丹法由於不從煉神入手,所用乃是後天識神,只得走借假修真、由後天轉入先天的路。


《黃庭外景經》雲:“仙人道士非有神,積精累氣以成真”。這句詩乃丹功借假修真的關鍵,即入手功夫必須在下丹田積累精氣。具體法訣是先對意念和呼吸放過不管,僅集中註意力於下丹田,以迴光返照法內視,在丹田安爐置鼎起火煉丹,如雞抱卵,如龍養珠,行住坐臥,不離這個,一天十二時辰時刻關照,莫使水寒火滅,久之自然化生出真氣【謝按:以上如無一定之靜功、性功作基礎,我不知其如何能做到“行住坐臥,不離這個”,多年之老修煉家亦不能做到。不說十二個時辰,只要能每天做到四個小時“不離這個”而無它念,就已不錯了。何況真能如此,而又不知變通,一團燥火,亦有流弊!上古之人或可做到。又,如不從心息相依入手,則何為“卵”?“珠”從何來?又如何能“如雞抱卵,如龍養珠”?何為水?單只一個火?行嗎?所謂“莫使水寒火滅”云云,巳無甚意義矣。須知古仙所言之“如雞抱卵,如龍養珠,行住坐臥,不離這個”乃是後來之事,乃是真種到手時之事。其訣雖用於初修,亦只是相似而已,且必從後天之心息相依入手。丹道無論南北東西中皆以“心息相依、神氣合一”始。】。氣真則精真,精真則神真,精氣神由後天轉入先天,則清靜丹法和陰陽丹法兩條路皆可走通。


局外人僅知北派清修丹法需煉神伏汞,豈不知南宗丹法更需要煉神伏汞,否則離器不空,如何將彼家太乙含真採入爐內【謝按;此乃至言!所謂空瓶子才能乘水,空箱子才能放東西。丹經稱此“虛無離器”為神室、為黃庭等。丹訣:以無制有,器用者空。】。在陰陽丹法中,《道德經》中所說“其精甚真,其中有信”這句話中那種有信的精就是彼家水中金,採取要訣妙在火候。


內丹學不僅南宗有陰陽雙修法門,北派全真道也有陰陽雙修法門,趙友欽和陳致虛就傳自北派【謝按:此並不奇怪,因南北宗皆是鍾呂一脈。說到底,南北丹道之理法實無二致,不同在“術”、在下手法訣。所以攖寧夫子說南北二派丹法殊難分別。】。相比之下,北宗性功完成後必須命功成就才能結丹,南宗命功完成後不著意煉性功也可獲得治病健身,益壽延年之效。


其四是“返樸歸真,以簡馭繁,慢中求快,依訣而煉”。


唐代以前的古仙,沒有讀過如此繁雜的丹經,僅以行氣、胎息、存思、守一等樸拙的功法起修,反而成道者多。明清以來丹法愈出愈奇、竟是修道者多,成道者少。可見愈是精巧繁難的丹法,往往愈是假的。這些秘而又秘的丹訣聽起來神妙莫測,煉起來久無效驗,何況愈秘愈難傳,乃至失傳,連大儒朱熹都望而生畏,發出“金丹歲晚無消息”的浩歎。加之這些年我所接觸到的丹道修煉者所觀察到的內景和生理反應也多和明清以來的丹經不符。


我在多年摸索之後,發現內丹學真正的法訣本來是簡單古樸的,【謝按:此在丹經中早以明說,如有云:“都緣簡易妙天機,散在丹書不肯傳”,又云“一言半句便通玄”“其中作用,不過半句”“真傳一句話,假傳萬卷書”等等。】因之主張丹功修煉要返樸歸真,以簡馭繁。內丹學之清淨和陰陽兩派中雖有千般妙用,但離不開一個原理,這就是:意識和肉體相互作用可以在丹田中產生元氣(炁)。這個原理可以稱之為心身相互作用原理。


南宗丹法在丹田積精累氣的過程,要慢中求快,不要揠苗助長,急著運週天。許多丹士多年修煉而無效驗的教訓,大都壞在沒有藥就用意念導引空轉週天上面,這叫欲速則不達,沒有麥子推空磨。《悟真篇》雲:“咽津納氣是人行,有藥方能造化生。鼎內若無真種子,猶將水火煮空鐺。”南宗功夫,本來較北宗功夫易見效驗,但關鍵處是要耐心“守城”。何謂“守城”?《金丹大成集·金丹問答》中答曰:“抱元守一,而凝神聚氣也。”因此南宗丹法最忌“水火煮空鐺”,待真氣產生後,自然而然可以轉通河車之路,行抽鉛添汞之功。


濟陽子《金丹妙決》中有十六字真傳:“收視返聽,凝神入氣,調息綿綿,心息相依。”這十六實是南宗入手的根本法訣,【謝按:不但南宗如此,北宗亦是如此。】一句也錯不得,一句也顛倒不得,【謝按:對初修者而言,關鍵在“收視返聽”一句,真能做到“收視返聽”,實際上行者已能控制自己之五官覺受功能,已初步能作自已之主人,不被外界所誘惑矣。以後之“凝神入氣,調息綿綿,心息相依”只要略略著意而順其自然,則自可水到渠成。初修者難做到的就是此“收視返聽”四字,此關一過,還有大事,制心之事、止念之事也。】我講“依訣而煉”,首先就是依這十六字而煉。“收視返聽”是先制兩眼,目光內視丹田,耳根凝韻氣穴,【謝按:初修者之目光耳光極難視聽到丹田處,此有循序漸進之法訣,先從觀鼻端始,接次至口、至舌根、至喉、心胸、上腹、至丹田,由近及遠,將每層調至暢和而隨息自然沉入視入聽入丹田。直至全身混成一體,我身已無上下遠近之分而無視天聽,惟留神氣,我心即丹田,丹田即我心;我身即丹田,丹田即我身,至此方初入氣穴,再進而又進,最後內外虛明,無內無外,浩浩無垠;冥冥兮莫測,此為神真全入氣穴。另有一訣,乃是以丹田來感覺丹田,自己不可主動地用識神去分辯存想,此法雖見效慢,但無流弊,亦非常符合丹理。】念茲在茲,無少間斷。“凝神入氣“是集中註意力,迴光返照,存想氣穴之中,使元和內運,暖熱陽生。“調息綿綿”是沖和大定,息息歸根,綿綿不絕,天然運行。“心息相依”中的“心”為元神本性,“息”為元真息,呼吸之間接通上下丹田,神行,神住,呼吸升降,妙用無窮。

發佈於06-1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