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匯名師慘輸1500萬 受傷後發現致命心魔
「光是一條K線,一百個人就有一百個操作劇本」,K線是價和量的歷史軌跡,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詮釋,想要在其中找到賺錢的方向。有些人在K線出奇制勝,一夜致富,有些人則在K線迷航,獨自暗夜憔悴,巴不得K線照著自己的劇本走,拚命在外部尋找錯誤的原因。指導過五千多名學生,擁有二十八年外匯操盤經驗的趙光晨老師告訴你:「回頭來看看自己的內心!」
發現原來問題出在自己的心
趙光晨在民國七十八年、七十九年當兵前後,經歷了股市多頭及空頭,當時股市從一萬二千多點慘跌到三千多點,讓他深深覺得在股市空頭時真的一籌莫展,只能等待,不若外匯可以多空操作,且不受景氣影響,因此毅然決然從股市轉戰外匯,白天工作、晚上兼差,期盼可以在工作之餘多一份收入。
香港的金融體系比台灣開放,當時已有幾家香港經紀商來台推廣外匯投資業務,他從目前最大的福匯集團開始,中間經過匯豐集團旗下的獲多利詹金寶、印尼泛印銀行及最後的亨達集團擔任專業的操盤手,交易方式從最早的電報報價、電話報價,到現今的網路下單,等於是洞見台灣早期外匯市場的發展,二十七歲到四十三歲的十餘年間,學習最多,受傷也最多。
「初期的前面十年,輸輸贏贏,最後的結果還是輸」,趙光晨坦言,投資的概率沒有百分百,每一次進場,不管作空或作多,都認為自己會贏,結果都是有些震撼驚奇,不斷在輸輸贏贏當中,精進自己的技術分析,思考問題到底出在哪裡?
他總結,在這十年中,每一年至少輸三十萬到五十萬美元,相當於新台幣一千萬到一千五百萬,若以外匯放大槓桿的倍率計算,大概是一億五千萬到二億台幣,「平均一天只睡六個小時,都在鑽研怎麼幫客戶賺錢」,比起現在投資人只輸幾千美元或一、二萬美元,簡直小巫見大巫,更遑論跌倒的次數。
二○○○年亞太金融危機,印尼金融市場崩跌,為確保客戶資金安全,公司決定全部撤離泛印銀行,讓他暫時歇業,從而有機會放空自己七個月,這期間他並沒有再接觸外匯,卻在心裡深深響起這樣的聲音,「過去都在找表面的錯誤,原來是自己內心出了問題」,而在日後的外匯生涯有了轉捩點。
最有價值的都是賠錢的經驗
很多受傷的學生找上他,都跟他當年的情況一樣,「無法勝過自己的心魔」,一旦進入市場,不管作空、作多,價格一定會上下波動,一下賺、一下賠,開始折磨你的內心,「你用八十元進場,目標價是一百元,價格卻在八十二元、七十八元上下刷來刷去,一下子跌落七十六元,你一緊張認賠殺出,沒想到行情跑上去,來到八十五元,你不甘心,又貿然追高」,始終無法按照自己的投資策略來操作。
「投資最有價值的都是賠錢的經驗」,所有的心法、心得都是從賠錢的經驗慢慢歸納而來,他每每問學生,「你到底能夠承受多少虧損?」今天你十元買進,價格跌到九元,你的感受如何?是緊張?難過?還是害怕?如果是害怕,一塊錢的價差,經過槓桿放大,可能是一千美元,「要不斷測試自己的心跳,什麼樣的價格,你會緊張」,人一緊張,腦子變空白,出錯的機率就會變高。
「如果損失一千元是極限,就把每一筆交易的風險調到六百元、八百元」,因為這個價位,你不至於失去理智,要如何克制自己的心魔,第一步要讓自己在舒適的狀態做任何一筆交易,而不是緊張的做分析。
從小單位開始進場練膽
當然投資前的準備功課相當重要,一個完整的投資策略,包含何時進場、賺錢或賠錢,是否該加碼,或進出場的時機,直到單子完全撤離出市場才是一個完整的交易策略。趙光晨提到,學生或一般投資人最大的問題是不能忍受虧損或挫折,一旦賠錢沮喪,就推翻前面擬定的策略,然後反覆修正,其實都是沒有發現自己內心真正的問題,也是他過去操盤時常犯的錯誤。
話說回來,講是一回事,真正到市場接受震盪又是一回事,「嘴巴說自己可以承受一千元虧損,實際上虧兩百元就開始緊張」,一開始不知道自己可以承受多少風險,趙光晨建議學生開始第二步驟「練膽」,可以先從0.1口、0.01口等小單位開始進場,有紀律執行投資策略,然後慢慢放大到對震盪(虧損)很有感覺。
「什麼叫害怕?像被電擊到,呆呆地看這數字跳動、虧損越來越大而不知所措時,就是害怕」,而這樣害怕或虧損的經驗都非常寶貴,一方面可以知道自己的交易策略是否完善,二方面可以測試自己可以承擔風險的底線。
控制風險比穩定獲利更重要
更深一層來說,他會反問學生,「你為何而投資?」人心詭譎多變,有些人喜歡刺激的快感,有些人習慣沉溺輸的感覺,有些人只為投資而投資,並不了解風險在哪,這些都不會有好的結果。而有些人是想要追求穩定報酬,把目標數字化,一年要獲利八○%,切割成小單位,一個月要獲利六%至七%。
但趙光晨認為,穩定獲利根本很難達成,還不如控制風險,知道自己虧損的底線,例如,最大虧損底線是20%,就把20%分散在每個投資項目,控制好虧損,利潤隨之而來。
對於外匯市場,趙光晨比較專注在歐元兌美元及黃金的操作,並從基本面、技術面、市場焦點三方面來分析。
基本面即是總體經濟,包含各國經濟數據、GDP,特別是每月第一個星期五公布美國失業率、非農就業人口、聯準會(Fed)的利率政策牽動全球經濟,其次是歐洲央行例會的利率決策及對未來經濟願景的簡單報告,對歐元匯率有決定性影響。
市場焦點面則是從基本面(總體經濟)中抽出重要的因素或事件來分析,趙光晨認為,在一段時間內,進出場總有一個理由,像是前陣子因為疫情而封城,市場就比較關注美國的失業率和非農就業人口,疫情之後,焦點轉向各國振興經濟方案,如七、八月歐洲提出七千五百億歐元的援助計畫,造成歐元升值,相對的,美國提出三兆美元的刺激經濟方案,美元卻持續走弱。同一事件在貨幣上會有不同的解釋,這些都是要了解外匯市場基礎之後,才能抓出市場焦點,進而分析變動因素。
技術分析工具越簡單越好
技術面而言,趙光晨認為,分析工具越簡單越好,太多反而作繭自縛,他自己只研究K線和移動平均線(均價),重視K線的型態、節奏及商品特性。他強調,每一個商品都有自己的特性,有些投資人學了一點技術分析,就套用在很多商品上,是投資操作上很大的盲點,其實只要好好專注在一兩個項目上,了解其商品、K線的個性,經年累月就會成為市場的專家。
例如研究歐元,自然而然會關心歐洲的政經情勢,研究美元亦然,更何況大部分人投資理財,是希望在工作之餘多一份收入,實在沒有時間顧及眾多商品,他建議自己的學生專注在歐元兌美元及黃金兩個項目,「歐元相對穩定,是繼美元之後,全球最大的投資項目」、「黃金很活潑,市場沒有好的投資標的,黃金是最好的選擇」。
(本文摘自《理財周刊 1050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