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倒400家!中國電動車湧現倒閉潮 杭州出現「電動車墳場」
在特斯拉2020年初進入上海之前,中國生產的電動汽車尺寸多半較小且質量低劣,消費者習慣漂亮的燃油車款,看不上國產電動汽車。(圖片來源/Youtube截圖)
政府大方補貼電動汽車買主,推動中國成為全球最大電動汽車市場,但是閃電般的發展也造成大量新創車商倒閉,許多早期採用電動汽車的網約車公司已經倒閉,中國目前約有100家電動車商,低於2019年的500家,5年內倒閉400家。
《彭博》8月17日一篇社論指出,在杭州的郊區,一座破舊的小廟俯瞰一大片墓地,附近荒草和垃圾堆裡,停著上千輛被遺棄的電動汽車。
6個城市出現「廢棄電動汽車墳場」
中國至少有6個城市出現類似的「廢棄電動汽車墳場」,其中一些已經被清理掉。在杭州,有些汽車停太久,後車箱都長出了植物。另一些被匆忙丟棄,以至於儀表板上還殘留著毛茸茸的玩具。
這些場景讓人回想起2018年全中國共享單車的後果,在ofo和摩拜等大型科技公司支持的新創公司倒閉之後,數萬輛自行車最終流入河流、溝渠和廢棄停車場。
這一次,網約車公司倒閉,紛紛丟棄旗下電動汽車,或是因為汽車製造商不斷推出功能更好、行駛里程更長的電動汽車,舊款車就被淘汰。它們是資本湧入新興行業時發生過剩和浪費資源的怵目驚心景象,也是過去幾年電動交通領域巨大進步的怪異「紀念碑」。
中國數百家車商跨足電動汽車領域
約10年前,在政府補貼的鼓勵下,中國數百家汽車製造商包括有老牌和新創車企,跨足電動汽車製造領域。他們生產大量早期電動汽車,相對簡單車款,在某些情況下電池一次充飽電,只能行駛約100公里,大概是基隆到新竹的距離(100.7公里)。
這些早期電動汽車主要是由網約車公司購買,然後出租給司機。「在中國電動汽車市場初期,交付量是由汽車共享車隊推動的,只有少數私人客戶買它們。」在上海和斯圖加特設有辦事處的諮詢公司JSC Automotive高級分析師 Young Huang 表示。
這種需求有助推動之後呈指數級增長的行業。中國目前是新能源汽車領域的世界領先者,去年生產約600萬輛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幾乎佔國內銷售新車的三分之一,佔全球現有電動汽車總量的60%,並擁有地球上最廣泛的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也是在政府支持下建造的。
迅速淘汰電動汽車,環保的效益大大降低
如此迅速淘汰電動汽車,環保的效益會跟著大大降低,因為電動汽車的建造過程當中,碳排放強度更大,而且幾年後才會比燃油汽車產生優勢。每一輛汽車的廢電池含有鎳、鋰和鈷等珍貴成分,這些金屬可以回收再利用,使中國的電動汽車行業更加環保。
當地媒體報導,杭州市政府誓言要處理掉2019年開始積累的廢棄電動汽車。但當彭博記者今年7月底訪問時,餘杭區和西湖區發現多個停滿廢棄電動汽車的地點。
在一處場地內,隨意停放著200多輛白色汽車,主要是重慶長安汽車生產的電動汽車,車身油漆顯示,大部分汽車曾經由網約車公司滴滴出行和快步汽車營運。
特斯拉之前中國國產電動汽車低劣
所有車輛均為藍色牌照,表明它們是在2017年12月之前生產並註冊的,當時杭州的新能源汽車全部換成綠色牌照。 登記貼紙顯示,一些車輛2021年曾在道路上行駛,算是2年多的半新車。
在另一個地點,靠近河流和一條廢棄的鐵路軌道上,大約停放1,000輛電動汽車布滿灰塵,主要由長安汽車、浙江吉利和日產汽車的中國合資夥伴東風汽車生產。
在特斯拉2020年初進入中國,開始在上海工廠生產汽車之前,中國生產的電動汽車尺寸多半較小且質量低劣,消費者習慣漂亮的燃油車款,看不上這些電動汽車。
為了推動電動汽車普及,政府在2000年代末開始為每輛車提供高達6萬元人民幣(約25.2萬元台幣)的補貼,並在幾個主要城市限制燃油車的擁有量。促使車商出資支持或創立多家叫車新創公司,這些新創公司車隊回過頭,來買車商生產的電動車。
大砍補貼導致大量網約車和新創車商倒閉
2010年代中期,中國加大採用電動汽車的力度,建立信用體系,獎勵生產電動汽車的車商,並懲罰高油耗汽車的製造。惠譽2021年警告,有些公司會創辦網約車公司,以此吸收持續升高的電動汽車庫存。
當時,有些公司開始偽造不存在的購買電動汽車記錄來詐騙政府補貼。 例如,他們可以生產不包含電池的空底盤,或者製造的電池不符合正確規格。
《人民日報》2016年援引統計數字指出,有數十家公司偽造文書,詐騙取得93多億元人民幣(約390.2億元台幣)的電動汽車補貼。
北京從2019年起,國家對所有電動汽車買主的補貼大砍一半。許多網約車公司對政策變化毫無準備,他們的現金流跟著大大縮水,開始湧現倒閉潮,很快給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過去野蠻生長,畫上了句號。
更多信傳媒報導
美國點頭!最快2024交付烏克蘭F16戰機 澤倫斯基口中「俄國戰敗最強訊號」來了
30年來最大護理師離職潮》護師工會政院前抗議 「6大訴求」盼合理三班護病比入法
犯罪手法日新月異 李昌鈺:鑑識人員如何運用AI、大數據破案是警政下階段重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