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俗話說「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自由的重要性不言可喻。蔣渭水在「治警事件」中繫獄的日子裡留下的日記,不只一次因看到同志被釋放而歡欣雀躍,他寫下「我願用明天的陽光,換取今天自由的空氣」,更是一種「不自由、勿寧死」的堅毅胸懷。
鄭南榕辦雜誌主張台灣獨立,被警總視為叛亂而欲逮捕他,他說:「我主張百分之百的言論自由,他們不會抓到我的人,只會抓到我的屍體!」壯烈的自焚而死。終於促成多年後台灣政府明訂他殉難的日子---- 4月7日為「言論自由日」。 知名大學的校訓 世界上知名的大學都有讓校友引以為榮的校訓,其中不乏「主張自由」、「追求真理」的內涵。
如哈佛大學:「讓柏拉圖與你為友,讓亞里斯多德與你為友,更重要的是,讓真理與你為友。」麻省理工學院:「既會動腦,也會動手。」加州理工學院:「真理使人自由。」哥倫比亞大學校訓雖充滿宗教意涵,但仍不脫「在神的榮光中,追求真理、尋找光明。」等等。
史丹福大學的校訓是:Die luft der Freiheit weht(原文是德文,意思是「讓自由的風永遠吹拂」),這個校訓是第一任校長大衛史塔.佐登所訂定的。不只鼓勵,也承諾了全校師生都能自由無阻的從事教學和相關的研究活動,包括宗教、思想的不受拘束,性別平權的自由表達。
史丹佛大學校訓起源於文藝復興時期德國人類學家修頓的名句。當佐登校長決定用這句話作為史丹佛大學校訓時惹來許多爭議,因為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後,任何德語文字都會帶來恐懼與懷疑,甚至如「愛國主義」這種字眼也會釀禍。但是校長不為所動,他認為「戰爭不能阻礙教育的發展,戰爭也不能箝制思想的奔放自由」。
因為校長的堅持,才造就了這一經典校訓。 1891年10月1日,正式的開學典禮當天,校長向首批學生致詞:「史丹佛沒有任何傳統,也不受任何教條的束縛。校區裡所有的路標都『直指前方』,史丹佛大學也只是不斷激勵著你,前進!」
史丹佛大學 座落於加利福尼亞州聖塔克拉拉縣的帕洛阿圖牧場,原是史丹佛大學創辦人利蘭.史丹佛的一座莊園。學校整體規劃建成後,這些由紅磚及固態砂岩砌成的屋宇散發著強烈的加州特色,造就美國西海岸獨特的生命活力和人文氣息。 學校建築奠基於1887年五月,藍圖由當時名聲最卓著的建築師、紐約中央公園的設計者歐姆斯特德繪製,利藍先生本人也參與設計。
校園中央那羅馬風格的四方形紅磚建築群便是百年前這位歐姆斯特德大師的手筆。康乃爾大學校長曾讚美那是「全國最美麗的大學建築!」想必很多人都同意這個看法。
1903年,美國總統羅斯福到訪史丹佛。他也是稱讚道:「這位忠於美國風格的建築師所設計的不是只跟著時尚,而是將古加利福尼亞式風格巧妙的帶進一所嶄新的大學建築上。外觀上如此獨特,配上峽谷地理格局及秀麗的天空,最後它會成為一所非常親民、又非常適合學術發展的殿堂。」 這個佔地六千多英畝美麗的校園,就鋪展在帕洛阿圖蒼翠的牧場草原和小山丘上,與壯麗的舊金山海灣遙相呼應。 鳥瞰史丹佛大學紅色屋宇的校舍。圖/蔣理容提供 創校史---- 一則感人的傳奇 學校全名是「小利蘭.史丹佛大學」(Leland Stanford Junior University),是創辦者利蘭.史丹佛夫婦為紀念他們早逝的獨子而創建的學校。一樁令人悲痛逾恆的家庭故事,竟造就了劃時代、具歷史性的大成就!
這個創校的故事的確令人動容。 利蘭.史丹佛1824年出生在紐約州阿班尼市的一個經營小農場和小客棧的家庭。仗著年輕的雄心壯志,婚後不久就帶著他的妻子珍遠赴西部打天下,1861年成立了「加州中央太平洋鐵道公司」,隔年還當選為加州州長,不可不謂是英年得志。八年後完成連接美國東西橫貫鐵路的工程,也使他成為巨富、企業鉅子。44歲那年,小利蘭出世了!此時此刻真是史丹佛生命中最完美無缺的一個篇章了。 作為史丹佛家門產業、聲名和財富的唯一繼承人,小利蘭從小就接受了比他同年齡的孩子更完整而嚴格的教育,同時當然也享受到許多孩子難以想像的優裕生活:比如騎著他的小馬奔馳在帕洛阿圖廣闊的山巒莊園 ; 他的玩具火車擁有四百英尺長的鐵道!他還經常與父母漫游歐洲名城、觀賞古跡,也看著父母親搜購藝術珍品,學習歷史、藝術、文學知識和品味。 1884年三月,小利蘭在義大利佛羅倫斯生了病,一病不起,三個星期後的一天清晨離開了人世。他的父親在極度的身心交瘁中睡著了,恍惚中見到兒子出現在面前對他說了一番話。他糢糢糊糊記得其中幾句,大意是說:「父親,不要對生命絕望,應該積極為人們做些事。」 利蘭先生醒過來對他妻子說的第一句話便是:「加州的孩子們將會是我倆的孩子。」這句話後來成為史丹佛建校的歷史性名言。
利蘭和珍懷著巨大的悲痛從歐洲乘船返美,在東岸登陸後先去訪問東部幾所名校----康乃爾、耶魯、哈佛和麻省理工學院。夫妻倆開始構思一所大學雛型,打算付出財產、土地和一生心血,以早夭的兒子之名為名的學校,培育更多如同亡兒那般優秀的年輕人成長、茁壯,成為社會中堅。 在與哈佛大學校長長談之後,他倆心目中已有了定見,便回到西部,不再有孩子音容笑貌的帕洛阿圖家中,過了一年多,「史丹佛大學基金會」正式成立。同時,利蘭.史丹佛當選為國會參議員,不但政治生涯邁向另一個高峰,也是他對全世界的勇敢告白:他不但沒有被喪子之痛擊倒,更將他對獨子的愛化為對廣大群眾的擁抱。
參議員的職位需要利蘭先生駐留在華盛頓,於是建校的大部分責任落在珍的肩上。珍是一位個性格堅毅的女子,容貌毫不出色,表情也總是冷靜肅穆,但她是一位觀念開明、受良好教育的女子。為她寫傳記的作家稱「她具有『鐵一般的意志』,只有當小利蘭斜靠她肩上依偎著她時,做母親的才顯出神色溫柔愉悅,且帶有溫暖的笑容。珍與美國婦女參政權倡導者蘇珊.安東尼是好友,這在一百年前的美國是非常先進的。
一般認為,把史丹佛大學建為一所兼容並蓄,不限制性別、種族、宗教的開放學府,應該是來自珍的主張。 珍.史丹佛的畢生心血 1987年5月14日是小利蘭.史丹佛十九歲生日。史丹佛大學舉行奠基典禮,珍站在利蘭先生身邊,注視校址第一塊基石奠定,淚流滿頰,但自始至終,她都沒有低頭拭淚,一如她對孩子從小成長和教育的一貫態度-----溫柔而堅毅。
校舍建築進度比預期的緩慢,直到1891年10月1日才正式開學。註冊學生有465名,開學典禮有兩千位賓客參加。禮台上坐著史丹佛夫婦、首任校長佐登博士和貴賓們,禮臺背景懸掛著小利蘭的畫像。以手支頤的小利蘭是一位瘦高俊秀的少年,他逝世於16歲,而禮台上畫像把他畫得略顯年長成熟,像更接近若還在世的年紀-----正是大學畢業之齡。 奠基到開學間並非一帆風順,建築的進度延宕,但都在史丹佛夫婦的全力支撐下一步步踏上坦途。
開學之初正值全國性的不景氣,沒有收入的新學校(史大在建校初期是免費的)一直承受著很大的經濟壓力。1893年六月,利蘭先生在睡眠中溘然長逝,留給孤零零的珍一所脆弱飄搖的大學和一批被州政府扣留檢驗的資產。許多人勸珍將學校關掉變賣校產,更多的人預估她根本熬不過這個難關。然而,珍的「鐵一般的意志」在此時顯現出來:她咬牙硬撐,節縮學校的人事開支,甚至不惜動用丈夫的人壽保險金和她自己的私人積蓄悉數投入學校,才扭轉了要被迫關門的命運。 正以為可以喘一口氣的當兒,聯邦政府忽然宣布要扣押校產,因為「中央太平洋鐵道公司」與政府之間有一筆巨額貸款。此後的兩年間,珍為學校的命運再度焦頭爛額,奔走於加州與華盛頓之間,為學校的前途向各方人士包括克利夫蘭總統請命。
最後總算在1896年三月,小利蘭逝世紀念日的前幾天,最高法院判決校方勝訴、政府無權扣押校產!當晚舉校狂歡慶祝。
最後,鐵道公司的資產問題也解決了,珍便將自己名下的股份脫手所得的一千餘萬美元悉數投入學校基金。佐登校長在回憶這段長達六年的艱苦歷程時說過:「學校當時真是命懸一線,那『一線』,便是一位好女子、更是好母親,無邊的愛心。」對於珍來說,這所學校是她的兒子在這世間給人們存留的唯一記憶,也是她與亡夫共同擁有的一分最寶貴的記憶。
珍七十五歲那年,也是她的丈夫去世後十年,學校一切都上了軌道,蒸蒸日上,她對學校的前途有了充分信心,便宣布放棄她作為建校者的權益,不再掌管校務而只關心學術方面的發展事宜。
她給校董事會的贈言是:「勿泥古不化,應勇於創新。」這時她方才有了使命完成的輕鬆之感,大部分時光都用在遊覽、散心、休養。在世界各地旅遊探訪,足跡所到之處幾乎都有校友熱忱接待,使她十分安慰。
大愛、無私的故事 1905年,珍以77歲之齡逝世於夏威夷旅館。珍的葬禮就在史大的紀念教堂舉行——那是珍為紀念她的丈夫而建的教堂,以精美鑲嵌壁畫聞名。她也早已在學校植物園裡建好了一家人的陵墓,在兒子逝去21年、丈夫逝去12年之後,這一家最親愛的人終於長眠在一處了。史家的陵墓掩映在校園一處幽靜的參天濃蔭中,是一間希臘式大理石建築。
墓門上方只簡單地刻了三個名字:利蘭.史丹佛、珍.L.史丹佛、小利蘭.史丹佛。這一家當然沒有後人,珍也始終不收養孩子,不指定繼承人。他們的資產便是學校的基金,由基金會全權負責。
建校之初,他倆便在校章上斬釘截鐵申明:「史丹佛校址的土地永不出售。」所以一百多年來在這寸土寸金的帕洛阿圖地區,史大校園的土地始終沒有縮小過。
這六千多英畝的美麗綠原溫柔地綿延起伏,像母親的胸膛,滋養著她的「加州的孩子們」。
觀光客來訪史丹佛校園,最愛停駐取景的地方除了具代表性的校舍建築和拱門長廊,還有紀念教堂前的「方場」、「羅丹雕像花園」(這是全美最大的羅丹作品收藏所),以及林木深處,史丹佛一家三口的墓園。 一個生命中永不能彌補的缺憾,如此難以逆料、無可奈何、不可捉摸……卻又如此感人,恆常不滅。 史丹佛一家三口的雕像。
圖/蔣理容提供 專欄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