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3月25日 星期五

2022年超額儲蓄飆破3.5兆創新高 閒置資金氾濫成隱憂

 

2022年超額儲蓄飆破3.5兆創新高 閒置資金氾濫成隱憂


·3 分鐘 (閱讀時間)  

受惠於出口暢旺等因素,主計總處預測2022年台灣經濟成長率可望達4.42%,帶來好消息,但另一項數據則透露警訊,超額儲蓄續攀至新台幣3.58兆元、創下歷史新高,意味閒置資金氾濫的情況更嚴重,恐導致經濟失衡。

台幣
2022年超額儲蓄飆破3.5兆創新高。(檔案照)

國民儲蓄毛額扣掉國內投資毛額的差額,便是當年度的「超額儲蓄」,可反映資金閒置狀況;當超額儲蓄的數字愈高,代表國內資金閒置情況愈嚴重。觀察台灣超額儲蓄變化,2014年首度衝破2兆元大關,而後持續上攀,2020年再次突破3兆元關卡,近兩年更因疫情導致全球處在極度寬鬆的貨幣環境,資金淹大水,超額儲蓄持續創下新高,今年預測將達3.58兆元。

前央行副總裁、現任東吳大學講座教授許嘉棟表示,近幾年台商挾帶大筆資金回流,帶動相關經濟數據表現亮眼,但不可否認,這些資金進來後不完全投入實體投資,甚至有部分流向房地產,「不能不鼓勵台商回來,但現在台灣有沒有更好?」

主計總處綜合統計處處長蔡鈺泰則說明,超額儲蓄的問題討論多年,部分學者憂心資金過多,恐導致經濟失衡,不過他認為,這幾年超額儲蓄快速增加有疫情的特殊因素。他解釋,超額儲蓄大概等同於經常帳順差,2022年超額儲蓄3.58兆元,當中就有9成來自經常帳順差,也就是出口暢旺所導致。

而超額儲蓄為儲蓄與投資的差額,進一步觀察今年的儲蓄率為42.02%,確實創下歷史次高、僅次於去年的42.22%,但投資率27.03%,也是近22年新高。蔡鈺泰指出,投資動能沒有不振,甚至顯著提升,只是疫情及邊境管制限縮民眾的消費動能,一增一減之下,才會導致超額儲蓄水位明顯升高。

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邱俊榮也認同疫情確實是超額儲蓄激增的因素之一,除了貨幣環境更寬鬆,美中貿易戰後資金回流,也讓市場資金滿溢;儘管實質投資去化了部份資金,但同時也透過房地產、股市、加密貨幣等各種不同形式保有,「所有東西(價格)都在增加」。要解決閒置資金過多的問題,除了引導資金流向實體投資,貨幣政策也是重要工具,尤其現階段原物料、營建成本高漲,若政府還要大推公共建設,難免投鼠忌器,憂心排擠民間投資。

而美國聯準會3月啟動升息循環,台灣央行罕見同日且等幅升息1碼,宣告貨幣政策走向緊縮,邱俊榮認為,隨著央行啟動升息,未來閒置資金氾濫的情況或許會好一點,但跨出第一步後,接下來如何持續從市場收回資金更顯關鍵。邱俊榮直言,央行必須嚴肅看待超額儲蓄反映出台灣當前貨幣超額供給的問題,畢竟台灣長期處在極低利率的環境,已造成資源配置扭曲,許多必須反映的成本無法反映,長期必將留下弊端;後續央行適度升息,不僅能讓經濟體系反映合理的資金成本,也是經濟體質優化必須要走的道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