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動支付超方便?當心這10個習慣曝個資
掃過手機就能輕鬆付款,不用掏錢包收零錢,還不時可享優惠折扣,這樣的便利性讓越來越多人購物時選擇行動支付。但方便的背後,行動支付也隱藏某些資安陷阱,可能使個資外洩,被詐騙集團盯上。習慣行動支付的人,先來檢視一下平日是否有這10個使用壞習慣吧!
據陸媒《今日頭條》綜合報導,要更安全的使用行動支付,記得避免以下10個壞習慣:
1.藍牙經常保持開啟狀態
可連接耳機、傳輸資料的藍牙功能很方便,有的人習慣保持開啟狀態。但某些間諜軟體也可能藉由藍芽連接,查看你的聯絡人清單、訊息和其他資料。當沒有使用的時候,要記得關閉藍牙功能。
2.支付工具時採用自動登入
有些人為了方便起見,支付工具採用自動登入,但頻繁使用行動支付的人,最好取消「自動登入」「記住密碼」等功能。如果可以,也取消小額消費免登入的設定,以免萬一手機不小心遺失造成損失。
▼(示意圖/翻攝自今日頭條)
3.跳過購物APP直接用瀏覽器購物
有的人覺得下載APP太佔手機空間,因此跳過廠商的APP直接以瀏覽器上網購物,並以行動支付。然而以瀏覽器購物,比較可能誤入竊取個資的釣魚網站,要以行動支付時,還是以官方APP消費會比較安全。
4.用同一支手機接收認證碼及行動支付
目前多數人發送安全認證碼與執行支付的手機都是同一支,但若要更安全,建議將認證碼發送到第三方的認證平台,例如較少人知道的私人電子信箱,更能防止手機被惡意重置密碼。
5.掃描來源不明的 QR code
不少店家會利用QR code引導消費者進入特惠頁面,但QR code也可能隱藏能竊取個資的病毒。若不是熟悉或可信賴的店家,掃描之前最好三思,以免為了蠅頭小利無意間暴露的自己的個資。
▼(示意圖/翻攝自今日頭條)
6.經常使用公共免費WIFI
為了收訊穩定或節省流量,不少人外出時會連接商家提供的免費WIFI,但免費WIFI也經常是不法分子下手的目標,可能在WIFI移植木馬程式或釣魚網站,竊取連線使用者的個資。若在公眾場合看見來源不明的免費WIFI,最好不要隨便連接。
7.不假思索點擊簡訊傳來的短連結
和之前的QR code類似,短連結也可能隱藏木馬病毒,若不能確任短連結的來源,最好不要亂點。另外若收到「更新密碼」「密碼失效」「銀行升級」等要求變動密碼的簡訊,並附上連結,千萬不要直接點,一定要再次電話向銀行確認,以免不小心中毒。
8.更換手機時資料沒有完全刪除
現代人平均兩年換一次手機,然而舊手機裡很可能存了許多與支付相關的重要訊息,更換手機時一定要記得完全刪除,恢復原廠設定。若要購買二手機,也要選擇可信賴的商家,以免買到已被植入病毒程式的手機。若更換手機號碼,也記得要向銀行註銷及更新行動支付相關資料。
9.手機沒有定期掃毒
當手機從連絡工具成為付款工具時,就該像電腦一般定期掃毒,但仍有不少人沒有這個習慣。建議可安裝手機支付保護相關軟體,並定期掃毒,才能確保安全。
10.手機中儲存太多個人資訊
有些人基於方便,會將自己的證件、帳戶等個人資料拍照後儲存,但這個動作卻會成為保護個資的一大隱憂。相關資料沒有定期刪除或加密的話,容易被有心人利用,手機上最好不要記錄個人證件、銀行帳戶、密碼等重要訊息。
(封面圖/翻攝自今日頭條)
未來到超市購物,不用付現金,還能賺回饋金!全聯、家樂福跟楓康超市都推出自有品牌的行動支付,除了掃QRcode就可以結帳,還附帶對發票跟繳水電費的功能,現在就來實測比拚一下。
把滿滿零食裝進購物籃,化身一日消費者,林敏雄攜手8家銀行,要把行動支付「嗶」進超市。
▼全聯都推出自有品牌的行動支付。(圖/東森新聞資料畫面)
東森財經記者林佑之:「超市推出了自有品牌的行動支付,我們現在就來實測一下,只要先在手機APP,綁定帳戶之後,挑選商品給店員刷一下,就可以在1秒完成付款。」
不用帶錢包,可以選擇綁定信用卡或是把現金儲值進手機,超市現在已經有900萬個會員,目標年底就要讓300萬人pay一下。
▼綁定信用卡或是把現金儲值進手機,掃QRcode就可以結帳。(圖/東森新聞資料畫面)
全聯董事長林敏雄:「戰戰兢兢走過了第20年,再下個10年,怎麼做對我們最重要,不外乎我能想到的,就是我們的行動支付。」
▼全聯董事長林敏雄。(圖/東森新聞資料畫面)
不只超市,量販也動起來,家樂福6月中,要升級「家樂福錢包」,除了掃碼結帳,還要新增儲值、轉帳、繳稅跟付水電費的服務。
國泰世華銀行副總鄭有欽:「那因為現在消費者會忘記帶錢包,但是不會忘記帶手機,所以我們是希望把我們的信用卡,把我們的支付工具,都可以放在消費者的手機裡面。」
兩大通路比一比,全聯pay能從手機掌握消費明細,還附帶兌發票的功能,最高天天享5%回饋,家樂福pay支援轉帳,綁定指定信用卡,享紅利點數3倍送。
全聯執行長謝健南:「現金支付的話大概整個客單價差不多在250塊左右,行動支付大概客單價可以到300,甚至到400塊以上。」
▼楓康超市把Apple Pay Line Pay等7種支付整合在一個app裡。(圖/東森新聞資料畫面)
中台灣發跡的楓康超市也不缺席,把Apple Pay Line Pay等7種支付整合在一個app裡,就是希望消費者把結帳時間省下來拿去消費。
金管會今天預告修正電子支付管理規則,放寬可透過簡訊等方式通知消費者交易訊息,也可發行專用儲值卡,及可在便利商店等代收機構支付規費等5大規定,對電子支付業者祭利多。
金管會表示,為因應電支機構推動業務需求,提升台灣電子支付服務完整性,及使用者儲值電支帳戶的方便性,並強化電支機構收款使用者的風險控管,近日預告修正「電子支付機構業務管理規則」,主要有5大項目放寬。
首先,是開放電支機構提供使用者間的訊息傳遞服務。此服務類似電商平台提供給買賣雙方的訊息服務,買方購買商品前可向賣方詢問商品細節,賣方出貨後可發送「已出貨」訊息等,未來電支業者的支付APP也可使用此訊息傳遞服務。
其次,是開放電支業者發行電支帳戶的專用儲值卡,目前一卡通與LINE Pay有合作並推出LINE Pay聯名一卡通實體卡片,但這是由「電子票證」業者一卡通公司所發行的、類似「悠遊卡」的電子票證,未來電支業者也可以發行實體儲值卡,但只可儲值在發行電支機構的電支帳戶,意即消費者取得街口支付發行的實體儲值卡,除非自身有街口支付的帳戶,否則就無法儲值與使用。
▼一卡通與LINE Pay有合作並推出LINE Pay聯名一卡通實體卡片。(圖/東森新聞資料畫面)
據了解,目前電支業者「歐付寶」有意願發行實體儲值卡,但也有民眾認為,電子支付的方便性在於,不必額外從錢包掏現金或卡片,只憑手機就能完成支付,如今再用實體卡片,似乎失去使用電子支付的意義。
第三點是放寬電子支付不適用「支付指示」的金額門檻。所謂支付指示,指的是民眾若使用電支APP購買商品或服務時,若支付金額過高,系統會要求輸入認證碼,確認是否付款,目的是保障民眾。原本支付指示金額門檻為單筆1萬元、每月累計交易金額3萬元,未來將放寬至單筆5萬元、每日10萬元、每月20萬元。
第四點是開放民眾可以用電支APP在超商、金融機構等代繳機構繳付規費、停車費、稅捐、車票,以及水電費等公用事業費用。不過,目前稅費、公用事業帳單上都已有QR code供民眾進行掃碼支付,民眾在家即可用電支APP完成各項稅費、規費的繳納,特別前往超商再使用電支APP支付費用的誘因相當有限。
▼使用電支APP付款可比照悠遊卡、一卡通等電子票證。(圖/東森新聞資料畫面)
最後,考量實務需求,新法也放寬民眾搭乘捷運等大眾運輸工具,使用電支APP付款可比照悠遊卡、一卡通等電子票證,當帳戶餘額不足時可「單次墊款」,意即可允許帳戶出現負值。例如電支帳戶剩下10元,但搭捷運車資為25元,民眾雖仍可使用電支APP支付車資,但電支帳戶餘額就變為負15元,下次搭乘捷運前要先儲值,才能再使用電支APP付款。
此外,新法也比照信用卡聯徵中心的概念,建立電支機構與收款使用者往來情形資料庫,藉以強化電支機構對收款使用者的審查機制,明定對收款使用者調查及評估的內容。
更多東森財經新聞報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