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5月6日 星期六

LTN經濟通》印度打壓中企 手段比美國還狠 2023/05/05 07:24

 

LTN經濟通》印度打壓中企 手段比美國還狠

2023/05/05 07:24  自由時報

在邊境衝突、疫情肆虐後,印度對中戒心提升。(彭博)

2020邊境流血衝突後 印度就強化對中企監控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不管是出於政經、國防還是人權道德因素,中美關係日漸緊張已是難以改變的趨勢,但是近年中印關係也不太好,印度政府打壓中企的動作從未停歇,美國看似主導圍堵中國戰略,但印度其實也有自己想法。

據美國商業民調機構Morning Consult調查顯示,約43%印度人將中國視為最大軍事威脅,這甚至比宿敵巴基斯坦的排名更靠前,究其原因,與中印2020年爆發邊境流血衝突有關,印度自那時起便開始嚴密監控中企在印度的投資、金錢流向、稅務及營運。

印度2020年開始頒布外國直接投資(FDI)新政,要求與其接壤的國家在投資印度或是參與公共建設投標之前,皆必須提前在主管機關登記審查,而中國是印度最主要的投資國,因此該政策也被認為是替中國量身定做,且在政策推出後,中企赴印投資數量也確實出現「斷崖式下跌」。

根據中國商務部統計,中企2021年對印度非金融類直接投資年減近7成,僅剩6318萬美元(新台幣19.44億)。

雖然中印衝突不斷,但2國商業往來仍密切,尤其是手機市場,截至2021年仍被中國佔領。(路透)

印度手機市場 幾乎被中國品牌通吃

不過,印度製造業基礎「先天不良」,印度自開國以來就專注重工業製造,有能力造火車和大型機械,卻對消費性電子等商品力有未逮,導致紅色供應鏈大舉入侵,印度短時間要「排毒」有一定難度。

印度的中國分析及策略中心研究員Namrata Hasija表示,雖然中印偶有邊境衝突,但商業往來仍密切,尤其是手機市場,完全被中國佔領。在2021年印度智慧型手機市場中,年銷售量達1.62億支,其中前5大品牌,中國就佔了4款,小米市占率甚至高達25%。

印度作家Prakash Nada撰文批評,中國正以「一手打架,一手賺錢」的方式來智取印度。她指出,先有和平再有貿易本應是國際關係間的正常邏輯,但中印2國卻是例外。

Prakash Nada續指,儘管2國邊境衝突不斷,雙邊貿易額卻於2021年突破千億美元大關至1257億美元(新台幣3.8兆),其中印度對中國逆差高達694億美元(新台幣2.1兆),並以電子及機械產品佔最大宗。

印度近年常利用稅收、簽證等方法刁難中企,逼其撤出市場。(美聯社)

打壓中企招數多 拒頒簽證斷你根

於是,事情終於迎來變化。2022年印度企業事業部接到匿名舉報,指出在印中企可能存在欺詐等違規行為後,印度找準機會拿手機市場開刀,使得共擁印度智慧型手機市場60%以上市佔的華為、小米、vivo和OPPO,先後被以不同原因接受調查,他們的資金不是被查扣就是凍結,至今仍未取回,部分手機廠商如「榮耀」也因經營受阻,無奈撤離印度市場。

印度近年還常利用稅收和法律合規等手段打壓中企。自2020年起,至少有500家中企受到印度稅務和合規性普查,逾200款的中國App,包含TikTok(抖音國際版)、微信(Wechat)等,也被印度以「維護國安」為由禁用,中國App在印度幾乎不見蹤影,嚴厲程度比美國更狠。

Namrata Hasija分析,繼2020年邊境衝突後,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肆虐也讓印度國內反中情緒高漲,印度政府必須對民眾反中情緒有所回應,但是國內手機硬體設備需求又無法完全擺脫中國貨的前提下,加強對中企的稅務審查和禁用App就成了印度的選項之一。

而手機行業僅僅只是印度打壓中企的1個縮影,印度先前早將簽證拿來用作限制中國的工具,據多名在印度的中資企業負責人表示,印度近2年幾乎完全暫停中國赴印簽證的發放,這讓中企無法更換管理層,部分企業破產或者癱瘓,印度擺明是要斬草除根。

外界猜測,懲罰中企或許能為莫迪在國內施政評價上起到加分作用。(美聯社)

印度殺雞儆猴 震懾其它外資

對於印度而言,接受中國產業鏈的進駐意味著他們只能跟在中國後面,失去超越中國的機會,所以印度的舉措才被外界解讀是要預防中資過度滲透,順勢扶植本土產業。

此外,印度還可能希望通過整頓中資來震懾其他外資,從政治影響的角度來看,懲罰中企在印度的反對聲浪最小,這或許也能成為印度總統莫迪在國內政治中的加分項。

Namrata Hasija表示,雖然印度明知挑戰中國不容易,但是為了確保長期經濟安全與穩定、鞏固產業供應鏈,仍需透過投資基礎建設,並以境內龐大且廉價的勞動力,還有規模4億人口的中產階級消費力來擴大吸引其他外資,印度的經貿改革步伐雖然緩慢,但已經在推進之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