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5月6日 星期六

銀行危機引爆連鎖效應,「金融股」該押寶誰?專家教你 3 指標,了解銀行業財務體質!

 

銀行危機引爆連鎖效應,「金融股」該押寶誰?專家教你 3 指標,了解銀行業財務體質!


銀行危機引爆連鎖效應,金融股該押寶誰?

歐美銀行股在今(2023)年 3 月爆發一連串的危機,本次〈封面故事〉將帶領讀者理解危機始末,分析後續的隱憂與機會,再從風險管理角度出發,檢視台灣銀行股財報,並針對台、美股給予潛力標的建議。

《台灣篇》透視台灣銀行業財報,目前風險仍偏低

去(2022)年因俄烏戰爭及美國聯準會(Fed)升息,不管是美股還是台股市場皆出現一波大幅修正,至今仍未完全脫離熊市,相信有不少投資人都知道,這也造成了投資大量部位在股和債的台灣金融業出現不小虧損,同時也是導致矽谷銀行(SVB)存款戶恐慌,而發生擠兌的原因之一。

不過歐美銀行危機主要還是銀行自身風險控管出現漏洞,因此本文著重於檢視台灣銀行業風險管理現狀,包括所有上市銀行股和以銀行業務為主的金控股,提供財報重點概念。以下分別就銀行股的兩大財報重點—投資和存放款進行分析。

財報不能只看稅後淨利,3 大項目透露當前投資狀況

本刊 186 期〈封面故事〉標的篇 2 中,解釋了 3 大項金融投資工具在財報上的表達,在此簡單回顧一下:

  1. FVOCI(透過其他損益按公允價值衡量):目的為收取現金流和出售資產獲利,通常為非短線買賣的金融商品,未實現損益會揭露在損益表中的「其他綜合損益」,不影響 EPS(每股盈餘)。因此除了觀察 EPS 外,也可注意綜合損益的表現,能更實際反映當下損益狀況。

  2. AC(按攤銷後成本衡量):目的為獲得現金流並持有至到期日,主要投資標的為債券,會在損益表中認列其利息收入、已實現損益,但無從得知未實現損益大小,僅能利用資產減損觀察到公司所預期的損失。

  3. FVTPL(透過損益按公允價值衡量):用於短線買賣賺取價差,未實現和已實現損益會著實反映於損益表中。FVTPL 屬於最透明的項目,若有重大虧損和獲利情況,投資人能直接藉由稅後淨利或 EPS 發現。

2 大方法評估風險,掌握公司權益與損益變動

前述的 FVOCI、AC、FVTPL,呈現出目前和過去的投資狀況,而風險管理則是能以前瞻的方式,預估未來可能發生的損失。通常採用敏感度分析或風險值(VaR)來衡量市場風險(包括外匯、利率、股市風險)對於公司整體的影響。

根據敏感度分析,可以得到當利率上升 1% 時,公司會有多少權益和損益的變動。VaR 則是針對目前市場狀況,評估潛在的可能損失,並分為最高、平均和最低損失金額這 3 個情境,藉此判斷該風險對於公司是否有重大影響。

由於每家財報對於情境的基本假設並不完全一致,很難直接比較,建議讀者比較該公司不同時期的損失預估,來掌握風險的變化。

以兆豐金(2886)為例,假設台灣加權指數下跌 1%,2021 年財報上顯示會造成 1.14 億元的損失,這也是當年風險最大的類別,但2022年縮減至 3,824 萬元損失,初步可以判斷,這一年間股市風險對兆豐金來說有所降低。

3 指標衡量放款現況,了解銀行業財務體質

存、放款是銀行最大宗的業務,也是信用風險的主要來源,用來規避和減少風險的方式是向借款客戶要求擔保品,並定期評估價值、分散客戶集中度,包括在產業、地區和擔保品的分散,以降低單一信用風險發生時的損失。

根據各家銀行 2022 年的年報顯示,以擔保品別來說,無擔保放款比例低於 20% 的銀行包括台中銀(2812)、台企銀(2834)、聯邦銀(2838)。而以地區別來看,分散程度較高的是華南金(2880)、王道銀行(2897)、上海商銀(5876)。

銀行整體的放款現況能從 3 個指標衡量:

  1. 逾期放款比率:即逾期放款占總放款的比率。該比率越高代表放款品質越差,通常以 3% 作為基準。

  2. 備抵呆帳覆蓋率:即備抵呆帳占逾期放款的比率。備抵呆帳代表事先準備可能收不回的帳款,因此該比率越高,代表準備越充足,通常以 100% 作為基準。

  3. 資本適足率:即自有資本占信用風險加權資產的比率。比率越高代表風險越小,台灣法規明定不得低於 10.5%。

從下表可以發現台灣的銀行業在信用風險中都有不錯的表現,逾放比率皆小於 1%,備抵呆帳覆蓋率皆大於 100% 許多,資本適足率則都維持在 12% 以上,體質皆沒有太大問題。

未來風險則以預期信用損失來衡量,也就是構成前述備抵呆帳的來源,以京城銀為例,貼現及放款的備抵呆帳中,2021 年為 31.7 億元,2022 年為 35.76 億元,上升 10%,參考 2021 年和 2022 年京城銀放款額的變化為 17.36%,顯示風險並無明顯增加。

本文僅就 3 大金融投資工具的會計項目,以及市場和信用風險來分析,金融業財報還有非常多細節值得探討,有興趣的讀者不妨嘗試詳閱財報,能得到更多的收穫。

錢雜誌 APP 上線啦!快下載你的隨身理財寶典:https://emagazine.page.link/AtYg

看完整內容,請鎖定 2023年5月號《Money錢》

(本文內容純屬參考,並非投資建議,投資前請謹慎為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熱門文章